遊日注意|日本多重病毒大爆發 食人菌+手足口病+蜱蟲病夾擊 專家籲勿去1地點教4招自保
撰文: 容惠玲
發布時間: 2024/06/18 16:21
最後更新: 2024/06/19 09:18
【日本/食人菌/甲型鏈球菌/STSS/新冠疫情/M1UK/手足口病/脾蟲病/預防/自保/傳染病/病毒】遊日注意!日本近期多種傳染病個案急升,令不少準備去日本旅行人士擔憂。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受訪時指出,當地接2連3有傳染病爆發極可能與新冠疫情後,對衛生措施開始鬆懈有關,呼籲勿去1地點,並教4招自保。
最新影片:
食人菌病例破千宗
綜合日本傳媒報導,日本近日感染手足口病的幼童數量暴增,光是關西地區就有2府4縣達到「警報等級」;除此之外,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今日(18日)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6月9日,日本今年報告的鏈球菌中毒休克症候群(俗稱「食人菌」感染症)病例數累計破千,達1,019例;今年3月又錄得首宗蜱蟲病人傳人病例。隨著多種傳染病於日本爆發,令不少人均擔心當地的公共衛生是否出現了問題或危機?
更多相關報道:日本食人菌|日本「食人菌」肆虐東京佔最多病例 遊日留意呢3個高危縣專家籲喉嚨痛要小心
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訪問時,則懷疑日本近期多種傳染病的爆發極可能與新冠疫情後,市民對衛生防護開始鬆懈有關。他解釋指新冠疫情期間,市民衛生意識十分強烈,加上長期戴口罩,因此令上呼吸病毒感染機會大大降低;疫情過後,市民開始鬆懈,,不會再像以往「罩不離口」,自然會令細菌有機可乘。
手足口病6至7月迎來高峰期
梁子超表示不論手足口病,還是日本食人菌,又名甲型鏈球菌,均可以透過飛沬或直接接觸而感染,手足口病通常在6至7月迎來高峰,對象一般是幼童,症狀包括手、腳和口腔內出現紅疹、水泡或潰瘍,同時發燒。嚴重者可能引發腦膜炎等併發症;甲型鏈球菌主要會有發燒、咽喉炎或者傷口劇痛症狀。
更多相關報道:日本食人菌︱日本爆「食人菌」疫情 小傷口如皮膚爆拆足以中招 專家教2招預防方法
梁子超指出M1UK型熔血性鏈球菌,本身是先從歐洲流行,再傳入日本,症狀本來是十分輕微,不過,日本當地老年人口十分高,這些免疫力低的人士一旦感染,不但較難痊癒,亦很易引發出重症,如壞死性筋膜炎及病毒性休克。
至於傳染病防範措施方面,梁子超指對於手足口病,還是甲型鏈球菌,預防方法大致相近,提醒有意去日本人士可以注意呼吸道及傷口性的防範,並指一有輕微症狀,便需儘快求醫,因為抗生素「盤尼西林」對病毒初期發病時仍是相當有效。
- 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,即使去,最好戴口罩
- 留意身上是否有傷口;即使微小的傷口亦要做好包紮;避免去溫泉澡堂等地
- 做好手部清潔
- 一有發燒或者上呼吸感染症狀,要盡快求醫,讓醫生處方抗生素
至於蜱蟲病的防範,梁子超則指其實市民只要儘量少去蚊蟲較多的地方,如山澗、鄉郊;穿上淺色長袖衣物;以及使用安全的驅蚊劑即可。
同場加映:6大高危人士
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生黃立民表示,甲型鏈球菌是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,除飛沫傳染外,若有人碰觸到帶菌患者的口水,再去抓皮膚,此菌就有可能透過皮膚破損深入皮下組織或肌肉。他指,一般人感染此菌可以用抗生素治療,大多可以康復,但若是幼兒、長者、糖尿病患者、洗腎患者、癌症患者與身上有傷口等身體較虛弱的人,一旦感染容易致命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